更多
通俗的講,就是在建筑內部(一般家里有磚砌隔墻的位置)安裝減震裝置,這些減震裝置在地震或者強風作用的時候開始工作,耗散傳到建筑里的震動能量,從而更好地保護建筑結構的整體安全,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專業角度講,減震結構是指結構在承受地震力的主要豎向和水平向構件間增設減震裝置的結構。一般的,它不改變結構的抗側力體系(雖然位移型減震裝置能提供抗側剛度),減震裝置的主要減震作用就是為結構提供一定的剛度和附加阻尼比,從而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減輕結構的地震響應,保護主體結構安全。
位移型包括屈曲約束支撐、摩擦阻尼器和金屬阻尼器等,可以為結構提供抗側剛度的同時附加一定的阻尼比,但是屈曲約束支撐一般設計為小震彈性不耗能,只有中大震下才進入屈服耗能。
速度型包括粘滯阻尼器和粘滯阻尼墻等,為結構提供附加阻尼比,其耗能效率比位移型要高,但無法提供抗側剛度。
復合型包括粘彈性阻尼器和粘彈性阻尼墻,其提供的耗能效率及抗側剛度則是介于位移型與速度型之間。
11月22日下午,研究院開展了2021年第11次黨員干部集中學習,全院中層及以上干部、在職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共25人參加學習了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由支部書記、總經理楊魁同志主持。
新的起點
唯有前行
新的征程
唯有奮斗
新的希望
唯有拼搏
新的一年
擼起袖子加油干
開工啦!
第三章 鑒定、加固和維護
第十九條 國家實行建設工程抗震性能鑒定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應當進行抗震性能鑒定的建設工程,由所有權人委托具有相應技術條件和技術能力的機構進行鑒定。
國家鼓勵對除前款規定以外的未采取抗震設防措施或者未達到抗震設防強制性標準的已經建成的建設工程進行抗震性能鑒定。
第二十條 抗震性能鑒定結果應當對建設工程是否存在嚴重抗震安全隱患以及是否需要進行抗震加固作出判定。
抗震性能鑒定結果應當真實、客觀、準確。
第二十一條 建設工程所有權人應當對存在嚴重抗震安全隱患的建設工程進行安全監測,并在加固前采取停止或者限制使用等措施。
對抗震性能鑒定結果判定需要進行抗震加固且具備加固價值的已經建成的建設工程,所有權人應當進行抗震加固。
位于高烈度設防地區、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應急指揮中心、應急避難場所、廣播電視等已經建成的建筑進行抗震加固時,應當經充分論證后采用隔震減震等技術,保證其抗震性能符合抗震設防強制性標準。
第二十二條 抗震加固應當依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規定執行,并符合抗震設防強制性標準。
竣工驗收合格后,應當通過信息化手段或者在建設工程顯著部位設置永久性標牌等方式,公示抗震加固時間、后續使用年限等信息。
第二十三條 建設工程所有權人應當按照規定對建設工程抗震構件、隔震溝、隔震縫、隔震減震裝置及隔震標識進行檢查、修繕和維護,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動、損壞或者拆除建設工程抗震構件、隔震溝、隔震縫、隔震減震裝置及隔震標識。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擅自變動、損壞或者拆除建設工程抗震構件、隔震溝、隔震縫、隔震減震裝置及隔震標識的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并向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隔震就像是讓建筑踩上了‘溜冰鞋’。”在2021年7月舉辦的防災減災救災應用技術成果展上,來自減隔震制造業商家震安科技的工作人員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了隔震技術的特點。“傳統建筑抗震理念是硬碰硬,‘以剛制剛’,主要手段是增加構件的物理強度,這樣會導致上部結構的地震作用更強。而減隔震技術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剛’,在建筑物的基礎或下部結構同上部結構之間設置隔震裝置,如橡膠支座、阻尼器等設備,減少輸入到上部結構的地震能量,這樣可以把地震作用降低到原來的1/4到1/8。”
三、開標地點:煤化研究院
(一)雨水綜合利用方案
第一參選候選人:藍河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第二參選候選人:昆明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參選候選人:協同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二)水土保持方案
第一參選候選人:藍河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第二參選候選人:協同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參選候選人:湖美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項目名稱:先進彈性體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
二、開標時間:2024年1月26日14:00
三、開標地點:煤化研究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毫無疑問地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具形象性的、標志性的工作目標。也正是從這一時刻起,大批中國企業以加強黨建為統領,揭開了新一輪企業文化建設的高潮。“以高質量黨建推進高質量發展”成為了中國企業響應時代呼喚的實際行動。當我們即將迎來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筆者欣喜地看到,大量的企業黨建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首先,融合發展是當前大批中國企業的進行時態。從目前的企業黨建工作成果看,企業普遍呈現出黨建與業務發展高度融合的特征。新時代黨對企業的全面領導,客觀要求企業黨的政治建設、組織建設、經濟建設、思想文化建設等都必須尋求高質量發展為工作目標。這些工作的前提,必然也必須是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各項工作的高度融舍。實踐證明,凡是企業黨建與企業發展高度融合,企業發展方向就明確,發展力就強,后勁就足,無論戰略設計、項目安排、經營狀態、執行力水平都處于同業先進水平。
1.1隔震技術
建筑隔震技術是在建筑基礎和主體結構之間采用隔震裝置進行連接固定,一日地震發生時建筑基礎部分向上傳導的地震波能力會被隔震裝置阻隔在建筑主體結構之外,從而減少了地震波對于建筑主體結構的影響。以此同時,建筑內部的電梯、管道、電氣設備對于地震波的耐受程度也將大幅提高,并以此來減少建筑物內部地震次生災害的嚴重程度和發生概率,從而大大提高了建筑物內部人員的安全系數。據相關實驗室模型數據測算,在同一建筑物應用隔震技術后可減少建筑物主體結構地震作用 50%~80%不等。